赤壁五一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旅游业的发展曾给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挑战。
聚焦专业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干部业务素质提升。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与上海市闵行区、中直机关党校、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合作,每年举办不少于10期次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创性地与云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培养紧缺专业干部。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干部学习的必修课,采取各种方式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认真落实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提升,逐步完成县级党校(行政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对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研究下发《20182022年保山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干教委成员单位会议、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市委党校、杨善洲干部学院与保山学院签订协议,在教学、科研、师资、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把握根本任务以干部教育培训促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保山市牢牢把握全面落实《规划》这一根本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班次,精准确定参训主题,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
把握主题主线充分彰显新时代干部教育政治属性保山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党性教育这一主题主线,将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各方面全过程,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聚焦履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各类干部行政决策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保山受理窗口正式挂牌运行。
专利授权577件,同比增长45.7%,高价值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67件,全省排名第9位。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清存量控增量,审查增量文件72件。强化企业年报,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心尽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服务保山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细化工作措施、狠抓服务质量,为企业出实招,为群众办实事,持续优化便捷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1年12315热线共收到投诉举报和咨询9237件,办结率99.4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73万元。
许可准入更加便利高效,实施一企一证和告知承诺,全市获证企业达32户、产品35个。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检查市场主体413户次,立案5起。打造更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方案113项,抽取监管对象968户。
强化实施两大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深入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实施。保山小粒咖啡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区域公共品牌目录。2021年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平均耗时0.56个工作日。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动力,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有利于稳就业、保民生、吸引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更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抓手。
强化消费维权,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加强数据分析运用,建立月通报制度。创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店(企业)59户。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是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服务行动。
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广告、网络交易、大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强化,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35件。打造四个环境,持续优化便捷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打造更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运用智慧化手段,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运用,上线运行企业注册登记区块链云签名,全程无纸化、一窗通办,与全国全省同步推动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大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成功申报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5家,全市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授权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企业28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2件。强化包容审慎监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助力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强化协同监管,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各部门制定双随机抽查方案648项,抽取监管对象7946户。强化依法监管,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深入开展简政便民行动,依法保留证明事项5项、取消5项。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聚焦灭死角、标准化、建机制、智慧化总体要求,坚持培训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教育宣传到位、督促指导到位,将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与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机结合,统筹推动、一体落实。强化计量监管,完成强检计量备案审核5210台(件),合格率99.90%。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眼痛点、紧盯难点,围绕效率做文章,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强化认证认可,认证有机企业28户、产品32个,认证产品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1万吨。
紧盯结果长效治理,推动实施净餐馆专项行动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行餐饮安心码,扫码复评达标6438户。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7.83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73户、拥有企业11户,同比分别增长12.31%和10%。紧盯问题集中整改,责令餐饮服务单位整改192户、农贸市场内经营主体整改2639户。强化标准引领,完成地方标准10个42项。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3188件,同比增长19.94%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 万涛:一是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把预售资金用好管好,使每一分钱都用到项目上,确保保山市不再新增烂尾楼。
经过8年等待,日前腾冲市民张洪装修好了位于龙腾国际的房子,一家人终于搬进了新家。为此,市住建部门联合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多方寻求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整个项目又得以复工续建。
位于腾冲市腾板路中段的奥宸纳帕溪山项目因涉及业主多、烂尾时间长,复工重建难度更大。腾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 尹兴汉:一楼一策方案采取主要领导半月一研究,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并亲自到施工现场调研督导,市纪委市监委全程跟踪督办,积极动员项目债权债务方搁置纠纷,共同选取施工方全额垫资复工,司法诉讼平行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为回应群众关切,去年以来腾冲市住建部门联合法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题研究和有效处置烂尾楼项目遗留问题,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制定一楼一策,吸引投资人投资,解决业主的心头大事。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住建部门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采取实地走访、现场查勘、分析问题、研究政策等方式,对全市8个群众反映强烈、关切度高的烂尾楼项目进行清理整治,并量身定制一项目一方案,精准施策重组盘活,让长期烂尾的楼盘迎来重生,让深受困扰的购房者看到了安居的希望。对此,腾冲市住建部门采取蹲点式专项调研摸底,精准摸排问题症结所在,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会诊。2014年,张洪在龙腾国际用贷款买了房,本想着年底交房后结婚使用,没想到开发商因为后期资金链断裂,项目在2015年停工,交房遥遥无期,从最初买房的欣喜,到烂尾后的寝食难安,张洪一度陷入了困境。
今年4月,烂尾5年的奥宸纳帕溪山项目也正式启动复工续建。腾冲市龙腾国际业主 张洪:当时就很失落,后面没办法,也要结婚就在外面租了房子,一租就是八九年,每年房租是2万元,房贷每个月要还2900元,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腾冲市龙腾国际业主 张洪:现在就等着请售楼部给我们办理房产证,他们说过一段时间就给我们办下来,现在这里交通便利、生活也方便,挺好的。烂尾楼就如同长在城市里的脓疮,不清理拔除,烂到最后损害的就是民生肌体。
本台短评《强作风提效能:以坚如磐石的决心 全面推进烂尾楼整治》住房是一个家庭的基本载体,而每一个家庭的安居则是社会稳定的要义所在。像龙腾国际这样的烂尾楼项目在腾冲市共有5个。